跨國企業:在華教育合作帶來雙贏
作為跨國企業在華深耕的表現之一,關注教育一直是其在華發展的亮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人才國際化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正在與教育機構深化合作方面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
惠普公司近日與北京師范大學簽署了“惠普掌上移動實驗室——手持技術與中學數學新課程整合”項目合作協議。此項目是惠普為配合教育部教學課程改革而進行的,計劃在全國建立8至10個實驗區、80所實驗學校,從2008年到2011年進行實驗研究。惠普公司為此項目提供實驗所需的實驗設備和計算技術解決方案。
實際上,惠普與國內高校的合作,是當前跨國企業廣泛開展與國內教育機構深入合作的一個側影。“許多跨國企業近年來都加強了與中國教育機構尤其是高校的合作。”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招聘總監蘇睿文說。他表示,跨國企業之所以關注并參與中國教育行業發展的原因,“一是由于高校是重要的人才庫之一,可以幫助跨國企業尋找到更多的人才。二是出于企業創新的需要,而這樣的合作,可以給合作雙方帶來雙贏。”
有專家認為,投入教育是最為保險,也是回報率最高的一種方式。對于跨國公司來說,它們對高校的投資,只占其每年利潤的相當小的一個部分,但卻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的拓展,企業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前瞻性人才的儲備,無疑是人才戰略中重要一環。
三一重工公司副總經理王務超認為,人才的全球化是全球趨勢,跨國企業到中國要想發展,必然要深化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策略。同樣,中國企業要發展、要走出去,同樣需要大量本土人才。另一方面,跨國企業在中國關注教育領域,也是因為看好這一市場發展的良好前景。中國從農業大國發展到制造大國、創造大國,在人力資源的投入上是非常大的,這其中孕育著巨大市場,這也是吸引跨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不僅在高等教育領域,跨國企業參與的領域也已深入到初級教育。在北京的一所國際學校——京西學校,氣氛明快的教室里擺放著一臺臺蘋果Mac電腦。通過這些電腦,學生們的學習更加靈活、便利。26年以來,蘋果為全球范圍內的中小學提供教育培養解決方案,目前,蘋果已將這些先進便捷的方案和教學工具帶入中國的學校,為學生們提供從課程、職業發展,直至技術管理等全方位的定制型教育方案。這表明,如今跨國公司不僅在合作方式和規模上有了新突破,而且開始全面涉足中國各層面的教育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跨國公司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信息,有助于促進中國的教育體制的改進。如何既能體現全球化趨勢下教育國際化的需求,又能保持本國教育事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這是政府和教育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王務超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到了這樣的階段,即中國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已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外企業對教育領域的興趣同樣都在增加,而今后中國本土企業與跨國企業在高端人才的爭奪上可能會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