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yè)借奧運提升品牌價值
北京奧運會是一場體育盛宴,也是眾多奧運贊助企業(yè)的競技舞臺。從運動員的穿著到吃喝用品,各大企業(yè)做足文章,從各個場館到街頭巷尾,營銷活動豐富多彩,同臺競技高潮迭起。
2008北京奧運會共有贊助企業(yè)63家。其中,北京奧運會贊助商的門檻要上億元,成為奧運供應商也要數千萬元,而用于產品推廣及宣傳上的投入還要3至4倍,甚至更多。花巨資的奧運“秀”,能給企業(yè)帶來什么?
提升了品牌價值
專家指出,贊助奧運會,同樣的投入可將品牌知名度提高3%。對于很多贊助奧運的中國企業(yè)來說,如何借助奧運平臺提升企業(yè)品牌價值,是一個新課題。面對奧運機遇,大家紛紛出招。
作為北京企業(yè),燕京啤酒使出巧力。充分利用本地優(yōu)勢,為治安志愿者發(fā)放70萬套服裝,讓北京大街小巷遍布“燕京”標識。同時,借助奧運品牌,實現市場戰(zhàn)略布局,在全國收購、合作建立了32家啤酒生產企業(yè),形成了北京、廣西、福建、湖北、內蒙古五大優(yōu)勢競爭區(qū)。北京燕京啤酒集團董事長李福成表示:“燕京品牌價值從2005年的152億元上升到去年的206億元,年均增幅在10%以上,這是簽約奧運后的最大收獲。”
奧康實施奧運明星推廣戰(zhàn)略,使品牌價值提升到現在的59.67億元。奧康集團品牌管理本部總監(jiān)姜一涵說,公司已經先后為馬燕紅、高敏、田亮等6名中國奧運冠軍實現了各自的公益夢想。她表示,北京奧運會后,奧康集團將推出新一輪的“奧運圓夢行動”,幫助新一屆奧運冠軍實現各自夢想。
抽樣調查顯示,79.9%的受訪對象對奧運會贊助企業(yè)的好感有所增加。借助奧運大舞臺,許多奧運贊助企業(yè)爭得先機,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奧運營銷帶來效益
“要給立白的奧運營銷打個分數的話,我打80分。”立白集團總裁陳凱旋這樣說。
陳凱旋坦言,立白與許多中國企業(yè)一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立白與國際巨頭聯姻,推出奧運專供產品“立白去漬霸全效洗衣粉”,通過奧運營銷推廣,把奧運產品帶入了百姓家。截至7月底,銷量已占立白同類產品銷售額的三成。立白通過奧運實現了產品定位、產業(yè)結構的升級。
在奧運開幕之前,恒源祥就在全國范圍內推出祥云概念系列毛衫。截至目前,恒源祥的祥云毛衫訂單量已經遠遠超過往年新品訂單數量,位居2008年各類毛衫產品訂單之首。
“贊助奧運能讓夢娜更快地走出去。以前沒有人知道夢娜,現在沒多少人不知道夢娜。”生產襪子的夢娜公司是北京奧運會供應商,公司負責人說,今年前兩個月夢娜的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0%多。
作為北京奧運會的合作伙伴,中國銀行稱通過獨享權益——奧運特許商品、門票等銷售,已獲超過35億元收益,收回奧運贊助和營銷費用。更可貴的是,贊助北京奧運會給中國銀行帶來戰(zhàn)略價值、經濟價值和服務價值,這些價值的總和,遠遠超過奧運營銷投入。
商機并非一次性買賣
贊助奧運會并非靈丹妙藥,如果運作不當,會賠本賺吆喝。
有關人士指出,一些企業(yè)運作奧運營銷時,缺乏系統(tǒng)運作,不惜重金廣告轟炸,單點式作戰(zhàn),未能在消費者中形成印象,使贊助權益白白流失。
專家指出,奧運商機的核心不是做一次性的買賣,而是要做可持續(xù)的生意。奧運贊助商的“后奧運營銷”也至關重要,因為它關系到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
北京奧運會,給我們的民族企業(yè)和國外企業(yè)同場競技提供了歷史機遇,中國企業(yè)也必將在這個同場競爭中學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