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質量:中國在應對挑戰中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2008年中國遭遇的種種困難并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中國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發展速度:我國經濟今年以來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定,全球經濟體表現疲軟,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嚴峻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仍然保持了10.4%的增長,繼續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持續增長助我國經濟平穩前行
盡管受價格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實際增速有所下降,但投資需求持續增長的潛力仍然很大,投資增長的長期動力沒有因為短期調整而明顯衰減,因此不會出現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
內需:消費“馬車”穩步快跑 經濟增長拉動增強
受外部需求減弱影響,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增幅回落。此外,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顯現,也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的過快增長。而消費繼去年首次超過投資,成為消費、投資、出口中對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一項后,今年又延續了去年的增勢。
資金面:我國資金供給仍然充裕 經濟增長潛力巨大
外匯儲備是衡量一國財富和經濟實力的象征。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1.8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利于增強我國對外支付和清償能力,提高海內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防范國際收支風險,同時為國內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條件。
外貿:從零到7700億美元 世界排名從第32位到第3位
改革開放前,我國引進外資基本上處于嘗試階段,主要來源是外國政府貸款。短短30年,從零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連續16年居發展中國家的首位,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超過770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480多家在華投資,設立地區總部近40家。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布局趨合理 產業化提速
長期以來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農業生產格局不斷打破,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分工的趨勢逐步顯現,主要農產品生產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農產品集中度不斷提高,一批各具特色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逐步形成。
勞動力:中國仍處于人口紅利期 充裕勞動力助推經濟增長
目前,我國正處于人口紅利期。“人口紅利”指的是一個國家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大、兒童與老年撫養贍養負擔均相對較輕的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
城市化:以城鄉統籌的思路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已不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要求。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的高度,統籌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