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產權交易所:努力打造珠三角共同市場
國務院《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廣東的新一輪發展吹響了號角,這也為廣州產權交易所提供了機遇。廣交所總裁李正希提出,廣交所正努力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區域性產權交易大市場,這是實現要素市場在珠三角范圍自由流通的重要一步。
今年3月底,由廣交所牽頭、通過市場統一運作廣東省內15個同質化產權交易機構,打造了廣州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為珠三角要素市場的一體化開啟了第一道門。
“按照GDP的10%能夠大概計算廣東產權交易市場的總規模,廣東去年GDP達到3.5萬億,產權交易規模大約為3500億。”李正希表示,廣州產權交易共同市場計劃在未來2-3年內將目前的15家產權交易機構發展壯大至50家。
此前的2008年9月,廣交所就牽頭實施了“以成員所方式橫向整合市場”的方案,得到了省內梅州、汕頭、佛山、江門、湛江等地區以及廣東產權交易中心、廣州技術產權交易所的積極響應。短短半年,即有15個交易機構按照“統一市場平臺、統一交易規則、統一商業模式、統一培訓機制、統一溝通協調”的原則,簽訂了加入廣州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的協議。
李正希透露,為進一步發揮廣州中心城市要素市場的輻射、服務功能,廣州產權交易共同市場計劃在今后2-3年內,通過錯位發展,在省內及周邊地區再發展30家左右成員所、300家左右各類會員,努力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區域性產權交易大市場。
“去年廣東通過產權交易所完成的產權交易在500億左右,未來3年整個統一市場建立起來后,這個規模估計能達到1500億。”李正希預計,統一的市場平臺和完備的產權服務能夠吸引更多的產權交易在場內進行,而整個場內交易的比例也有望提升至50%左右。